百老汇app入口V.5.25.31(官方)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APP
连日来,安徽南部普降暴雨,宣城市、黄山市部分乡镇被淹,有群众被困。6月20日下午4点钟左右,宣城市绩溪县临溪镇吴家坑十多户居民被困家中,急需转移。接到报警后,辖区消防部门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置。消防员到达现场后,发现通往村庄的道路已被洪水淹没,现场水位深浅不一,且部分水流湍急,导致皮划艇无法使用,消防员利用绳索固定的方式搭建绳索救援通道,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被困村民被全部安全转移。在黄山市歙县森村乡,一名行动不便常年卧床的老人被困家中,消防员到达老人家中时,屋内积水已经到达床沿,消防员随即就地取材,小心翼翼地将老人转移到木板上,随后将老人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屋内妥善安置。在另一户村民家中,有两人被困,其中一位老人行动不便,无法自行转移,看着还在上涨的水位,消防员立即进入屋内将具备行动能力的老人护送到安全区域,随后多名消防员配合将另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抬到安全地带。随后,消防员挨家挨户疏散村民,蹚过浑浊的污水转移不便行动的被困群众。在休宁县海阳镇万寿巷,因持续降雨导致该地内涝严重,最深水位达1米多,两名老人因年纪较大无法直接蹚水转移。得知情况,消防员迅速到达老人所在位置,背起老人小心向浅水区域转移。消防救援部门提醒,当前降雨持续,请广大民众实时关注预警信息,自觉远离危险区域,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做好安全防护。如遇险情,请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报警。
百老汇app入口热解读“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6月19日,在青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听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特别强调。2016年8月,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考察青海,就指出“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此后总书记又多次在考察和会议中要求“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曾经,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这里生态退化、恶化,河流频频断流,湖泊大量消失,三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威胁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2000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200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治理,三江源逐渐焕发生机。然而,其中也隐藏着一些弊端。有基层干部拿出以前的三江源保护区划图,只见各类保护地星罗棋布,“看着这地图,我们自己都犯晕!”2015年底,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会议指出,要着力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优化重组,增强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从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到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到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范围不断优化,措施不断完善,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叮嘱道,“在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开展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试点,努力为改变‘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体现了改革和担当精神。要把这个试点启动好、实施好”。2018年1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公布,明确了由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行使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青海还探索了生态管护员制度。该制度通过“一户一岗”的选拔,吸引数万名牧民放下牧鞭、领上工资,以生态管护员的新身份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出力。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青海考察,嘱托“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时至今日,三江源地区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优质淡水,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
百老汇app入口中新网长沙6月22日电 (张雪盈)第四届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ISSASR-4)22日在湖南长沙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约300位参会代表,围绕生态系统服务与农业生产协调、农业环境调控与绿色种植、畜禽绿色养殖与农牧复合等领域,交流和分享政策导向与科技研究成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2提出,到2030年全球实现零饥饿。然而,自2015年以来,饥饿和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国际著名土壤微生物学家、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教授托尼·奥·丹尼尔表示,澳大利亚通过土壤改良提高粮食产量等经验做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次活动集聚亚热带各地区的专家学者于一堂,有助于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促进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据了解,亚热带区域约有全球30%的人口,且区域内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与粮食供应量仅占发达国家的40%。该区域长期面临人口持续增长、耕地生产力低、土地开垦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环境污染加剧等挑战。与挑战伴生而来的,是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巨大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认为,亚热带区域农业具有水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巨大、地形土壤特色多样等优势,可综合分配利用各类土地资源,进行特色农产品的种养开发。“以中国为例,南方草山草坡约有7亿亩可利用面积,如用来种草养畜,可节约近1200万吨饲料粮。”于贵瑞说,亚热带区域应探寻生产生态功能耦合、质量效益突出的生态高值发展途径,进一步提升林地、草山草坡、坡耕地生产能力。近年来,中国在亚热带区域生态系统修复与功能提升、稻作系统提质增效、农业面源与重金属污染防控、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成果,为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大会主席吴金水表示,应提高对亚热带区域农业地位的认识,在重视东北和黄淮海两个粮食主产区的基础上,重新考虑“湖广熟、天下足”,提高对亚热带区域农业生产与食物安全保障地位的认识,构建国家食物安全的南方防线,避免“北粮南运”“南水北运”的矛盾越来越严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洪松介绍,自2005年以来,亚热带所已成功组织三届会议,对促进和提高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研究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为全球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经验分享、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应对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陈洪松说。本次会议还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于贵瑞,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赵春江等院士专家参会,设置了资源、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高效管理,农业环境调控与绿色生产,畜禽绿色养殖与农牧复合,大数据与智慧农业等4个专题,各项会议报告约120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