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IDC频道>

阅读新闻

深圳部分地区“扫楼”排查感染者 居民称柜子床底都要看

来源:【来源网站】 作者:admin 日期:2025年03月17日 07:15 点击:8667次

  江南APP体育官方入口V.9.63.90-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形态和功能变化,表现在牙齿从简单到复杂以增加食物的摄取能力、下颌头骨关节变为中耳听骨组合以提高听觉效力,二者如何演化备受学界关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发布消息说,该所毛方园研究员、张驰研究员联合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云南禄丰自然资源局和楚雄化石研究中心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的科研同行,通过对三件采自中国云南、内蒙古的侏罗纪哺乳动物化石的合作研究,最新揭示出哺乳动物最早的牙齿分化、中耳和颌关节的转化,为哺乳动物同源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重塑了早期哺乳动物的系统发育过程。这一揭秘并改写早期哺乳动物牙齿、耳朵演化结构的古生物研究突破性进展的两篇成果论文,北京时间4月3日深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同期上线发表。毛方园研究员是这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她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说,蜀兽是侏罗纪早期小型哺乳动物,具有特殊的假磨楔齿,即其下臼齿三角座前面有一个“假跟座”(盆状结构)。相比之下,哺乳动物的磨牙具有磨楔齿,其跟座位于三角座后面,接收上臼齿的原尖,并与上牙形成精确咬合,用于食物的加工/咀嚼。蜀兽曾在系统发育上与南方磨楔齿兽(包括现存的单孔目动物和近亲)关系更近,但这种系统关系存有争议,并且在哺乳动物的研究中留下一些形态学、古地理和功能等方面令人困惑的问题。毛方园指出,在第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对内蒙古道虎沟中侏罗世(约1.68亿-1.64亿年前)的两块化石标本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蜀兽的一个新属种,为纪念著名古生物学家周明镇院士命名为“周氏近柱齿兽”。根据完整的牙列、咬合关系和牙齿序列同源性的证据,他们提出一种新的解释:蜀兽的假磨楔齿实际上与另一种已灭绝的哺乳动物柱齿兽的臼齿模式是同源的。根据修正后牙齿特征重建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一个类似摩根齿兽的祖先独立演化产生三个主要的哺乳动物类群——柱齿形兽(包括柱齿兽和蜀兽)、异兽和全兽(包括对称齿兽、兽类和近亲)。同时,早期哺乳动物臼齿进化方向是由类似于摩根齿兽的三尖一排的牙齿形式,在三个大类中以不同的方式逐渐变宽变复杂,以适应更有效的食物加工。这三个类群牙齿演化的基本特征,是臼齿在摩根兽类的三尖齿祖先形态上,通过三个方向上的不同方式的增宽及复杂化。尽管三种类型演化路径不同,但都增加了牙齿咬合的尖脊和磨蚀面,形成更多、更有效的剪切、挤压研磨功能,提高了处理食物的效率。毛方园表示,这三个类群中,只有具磨楔齿的支系最终成功演化成为今天地球上占有统治地位的哺乳动物冠群。周氏近柱齿兽化石研究,对单孔类(现生动物代表如鸭嘴兽等)起源提出新的观点,改写了哺乳动物生命树早期演化的结构,将对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和系统发育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毛方园说,哺乳动物颌关节和中耳演化过程,是脊椎动物渐进演化最为经典,也是研究最为深入的例子。从爬行动物的方骨-关节骨的颌关节到哺乳动物中耳的砧骨-锤骨的演化过程,体现出脊椎动物演化的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本次研究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在云南禄丰早侏罗世(约2.01亿-1.84亿年前)更原始的类似摩根齿兽的哺乳动物化石中研究发现一个新属种,为致敬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院士命名为“杨氏滇尖齿兽”。研究团队通过对杨氏滇尖齿兽、周氏近柱齿兽两件化石的详细研究,获得迄今为止中生代哺乳动物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下颌中耳结构,发现从摩根兽的双颌骨关节到辽尖齿兽所代表的过渡型中耳原始颌关节中丢失的演化证据。毛方园表示,这两件新属种化石研究结果,有力支持哺乳动物中耳渐进演化的观点。杨氏滇尖齿兽下颌中耳的形态,填补了摩尔根兽很多保存不全的特征。新的研究表明,同出于禄丰动物群,杨氏滇尖齿兽在下颌中耳上表现出来了比摩根齿兽更进步的特征,而燕辽生物群的周氏近柱齿兽代表了更为进步的一个演化阶段。在已有的系统发育关系下,本次研究集合从燕辽、热河生物群不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一系列化石研究结果,对哺乳动物中耳演化这个经典问题,提出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古生物学证据,并建立以中国材料为基础的中耳渐进演化假说的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团队提出“体系转化”的概念,即哺乳动物中耳的形成,不是单个特征或者某个局部的变化,而是一个体系的变化,取食和听力的结构和功能转换和完善,涉及牙齿、下颌、头骨、内耳以及相关肌肉、神经等软体组织诸多方面。“对这个过程的新认识,有力支持并丰富了哺乳动物中耳演化这个脊椎动物中渐进演化的经典例子。这个结果和同期发表的有关牙齿演化的成果,将会促进中生代哺乳动物乃至整个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研究,翻开一个新的篇章。”毛方园总结说。(完)

江南APP体育官方入口  

  

    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于船时29日相继穿越赤道,返回北半球。两船将分别前往青岛、香港开展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3月初,两船分别驶离南极中山站、南极秦岭站踏上归途。返航途中,两船经停澳大利亚,部分考察队员在此搭乘国际航班回国;船员抓紧时间保养船上科考仪器设备,开展船舶维护等工作。接下来,为纪念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两船将在返航途中开展一系列活动。“雪龙”号将前往青岛并向公众开放参观。“雪龙2”号将停靠香港,举办公众开放日、科研交流、科普讲座等活动,这也将是继“雪龙”号2004年停靠香港后,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时隔近20年再次访港。

江南APP体育官方入口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人口超8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从远洋探测到深海牧场,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大湾区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广州进入最后内装阶段的“梦想”号是目前全国最大吨位的科考船,满载排水量达42000吨,接近一艘中型航母,续航里程达15000海里,满载180名船员的情况下可连续在海上工作120天,稳性和结构强度按照16级台风海况安全要求设计,意味着其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能力。大洋钻探是目前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全球性科学计划,大洋钻探技术作为目前海底深部取样的唯一手段,是人类深海探测高端技术的综合集成,被称为海洋科学界的“皇冠”,谁掌握了这项技术,谁就有能力在陆地以外找到新的资源,进一步探究地球的未解之谜。目前拥有大洋钻探船的国家只有美国和日本,但正在建设中的“梦想”号是全球唯一一艘具备11000米钻探能力的钻探船。在钻探科学领域有句比喻“一万米钻深的难度堪比登月”。为了实现人类向下探索的梦想,国内集结了150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参与建设“梦想”号,“梦想”号建有全球面积最大、功能最全、流程最优的船载实验室,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涵盖海洋科学、微生物、古地磁等九大实验室。这艘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海上巨无霸”,自2021年11月30日开工建造,仅用时两年多便实现了主体完工下水测试,预计将于今年全面建成。探究人类未曾踏足过的地方,造一艘大洋钻探船还远远不够,与“梦想”号配套的还要有强大的陆地科研支持。距离船只建造现场不远处,国内首个、全球最大的海洋地质岩心库已全面建成。随着“梦想”号与岩心库的建造完成,我国将和美国、日本、欧洲一样具备自主组织航次的实力,有望从“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

    江南APP体育官方入口数据统计中!!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