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IDC频道>

阅读新闻

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大有可为

来源:【来源网站】 作者:admin 日期:2025年03月17日 06:26 点击:4948次

  bb贝博平台登录app下载V.4.11.38(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手机APP

    中新社南宁6月26日电 (黄令妍)2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高官会透露,本届展会新设东盟高新产品、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展区,帮助东盟国家有潜力的产品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东盟多国已确认包馆参展。中国商务部亚洲司副司长李岸当天在高官会上表示,中国与东盟连续四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前5个月,双边贸易额达3903.3亿美元,同比增长7.2%。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打造了经济增长高地,有效维护区域产供链稳定畅通。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介绍,第21届东博会计划于今年9月24日至28日在南宁举行,展览时间由原来的4天延长至5天。目前整体组展进度完成80%,东盟各国已确认本国展览规模。6个国家即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包馆或半包馆。中国参展企业将突出展示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等。本届东博会服务升级,将开通南宁往返老挝万象、缅甸仰光、菲律宾马尼拉的临时直航包机。

bb贝博平台登录app下载  

  

    2024年铁路暑期旅客运输期限自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共计62天。铁路上海站预计发送旅客27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超43万人次,同比增长2.9%。6月28日,澎湃新闻记者从铁路上海站(下辖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上海松江站、上海西站、南翔北站、安亭北站、安亭西站、松江北站、金山北站)获悉,暑运期间,铁路客流成分以通勤、旅游、探亲、商务出行为主,家庭亲子游、暑期研学游、观演观赛客流成为今年暑运核心增长点,学生、儿童出行占比较高。从客流走向来看,除苏州、南京、杭州、北京、西安等传统旅游城市持续火热外,四川、云南、贵州等中长途旅游目的地也将饱受旅客青睐。另外,去年9月底开通的沪宁沿江高铁、刚开行的“超级环线”高铁列车、沪港高铁动卧列车均将首次亮相暑运。暑运期间,铁路上海站在实施高峰运行的基础上,增开郑州、洛阳、青岛、乌鲁木齐方向列车5对,缓解暑期热门方向运力紧张的同时,也为旅客暑期避暑出游提供了出行选择。为提供旅客良好的出行体验,车站将引入“12345市民热线”手语实时传译服务,增设手语实时传译交互式设备,为手语旅客提供出行便利。各站区开通移动支付可受理外卡功能,让外籍旅客出行支付更加顺畅。车站在站台、候车室、电梯等客流密集处增设“客服专员”和志愿者,为旅客提供问询解答、方位指引、重点帮扶。“路地接续”“银发服务”“一窗通办”等多元化服务也将持续开展。各站区推出“清凉包”,为旅客提供清凉扇、清凉湿纸巾等,同时在应急药品小药箱内备足清凉油、人丹、花露水等夏季常备药品,以备旅客不时之需。此外,5月22日起,松江站正式更名为松江北站,松江南站正式更名为上海松江站,请注意票面记载的车站站名,避免因跑错车站而耽误行程。

bb贝博平台登录app下载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陈溯)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如何科学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如何推动生产力低碳“向绿”?27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五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主题对话在京举行,以“碳路绿色生产力”为主题,围绕气候风云老友记、能源革命启示录、美好生活可循环三个章节,邀请各界嘉宾进行探讨。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致辞中谈到,一个活动能够连续开展15年,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且每年都有新内容,内涵越来越深刻,影响非常大。今年,是他第13次出席活动。实现“双碳”目标,实现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真正还要靠青年,青年是世界的未来,是保护地球的最主要的力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回顾自1988年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磋商,至今36年。他看到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三十多年来的变化:全球温度上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高,国际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从忧虑到危机,减碳模式从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中国角色从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到引领者演变。“国际气候谈判的很多成果都是熬出来的,国际上的事儿要多沟通多交流,摆事实讲道理,讲大局讲长远,才能合作共赢。”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表示,在“碳路绿色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中国既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又要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还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把应对气候变化从挑战变成发展的动力,实现国家利益和人类利益的共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表示,零碳不是挑战,零碳也可以成为社会福祉和奢华的生活方式。要适应社会所需,走绿色生产道路。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在这场能源革命中,传统能源如何“向新而变”?新能源如何“向绿而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表示,十年来,我国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成效显著。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成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最大贡献者。中国能源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大地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低碳转型必须加快推进。低碳不是牺牲合理的能源消费,而是更绿色高效安全。绿色低碳能源系统具备多项优势,包括大幅度提高资源保障,整体提升能源系统效率、使全社会能源成本明显下降,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等等。我国还要进一步提高风光装机年增数量,电力系统需要体制性改革和系统性技术改造,来适应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要求。“当前新能源实际运行中提供的可靠容量不超过5%,目前难以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可靠替代。”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刘世宇表示,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中心环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通过创新驱动、技术改造和煤电转型等方式,实现化石能源“减法”和可再生能源“加法”的协同。当下,推动低碳生活和循环经济,既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也有助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低碳生活已经成为风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原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新闻周刊》首席低碳传播官贾峰把“勤俭持家”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放在“双碳”目标下进行了新解读,探讨了消费者如何在衣食住行等领域践行低碳生活,以减少个人碳足迹。“目前中国居民消费领域碳足迹占比已经过半,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控温目标,仅靠生产侧减碳还不够,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居民消费模式,让绿色低碳生活落到实处”。基于企业在法规履行、战略规划、ESG建设、绿色价值链、环保公益等方面的表现,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4年度低碳案例”。15年来,“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系列活动通过对话、影像展、融媒体传播等方式,吸引了上亿人关注,成为传递中国绿色低碳进程的重要窗口和建言献策的思想平台。(完)

    bb贝博平台登录app下载数据统计中!!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